首页 > 最新资讯

春华秋实看“丰”景 天山南北乐陶陶

日期:2021-09-23 12:29 作者: 来源:新疆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阿图什市松他克乡:错季葡萄销路广 

  9月14日,阿图什市松他克乡瓦克瓦克村村民艾尼瓦尔·马木提做着收获葡萄的准备工作。 

  他说:“2021年葡萄价格比2020年高,家里的8.5亩葡萄预计能收入8万元左右。” 

  艾尼瓦尔家从2001年开始种植木纳格葡萄,近几年,受益于科学种植,他家的葡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高兴之余,家里人有些担心葡萄的销售问题。艾尼瓦尔却没有这些顾虑,这是因为阿图什市每年都在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实施力度,推进订单农业。 

  “木纳格葡萄错开了新疆其他地方葡萄的生长期,市场潜力很大。”艾尼瓦尔说,“不到72小时,通过冷链物流,葡萄就能进入北京等城市的商超。” 

  木纳格葡萄是松他克乡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全乡共种植了10742亩木纳格葡萄,农民通过种植葡萄实现了增收致富。 

  早些年,不少农民不懂葡萄种植技术,葡萄的产量不高、品质一般。2018年,阿图什市狠抓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工作,乡里定期组织农技人员引导农民种葡萄,到田间地头教农民怎样修剪葡萄枝、上肥料、打农药。 

  2019年,木纳格葡萄大丰收,不少农民挣到了钱。现在,全乡的“土专家”“田秀才”越来越多,在他们的带动下,很多农民正通过水肥平衡、科学修剪、冻害防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木纳格葡萄的品质。 

  ——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干部赛买提·达吾提 

  沙湾市安集海镇:火红辣椒价钱好 

  9月15日,在沙湾市安集海镇,湛蓝的天空和红艳艳的辣椒地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丰收的美景。 

  “2021年又是丰收年。”站在地头,看着自家即将采收的辣椒,安集海镇古道村村民张高峰高兴地说。 

  张高峰种了20多年辣椒。“2021年我种了150多亩辣椒,加上做农村经纪人的收入,预计年纯收入30多万元。”他说,安集海的辣椒远销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名声越来越大了。 

  “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作业。这些年,安集海辣椒品质越来越好,不愁卖不出去,不愁卖不出好价钱。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这就是幸福吧。”张高峰说。 

  往年,我们通过辣椒育苗移栽的方式提高产量,与直播辣椒错峰上市,但都是卖干椒。2021年,我们尝试销售辣椒苗移栽后长出来的鲜椒,产量和销售价可观。这是增加辣椒品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结果。 

  安集海镇辣椒种植历史悠久,常年辣椒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有线椒、朝天椒、菜椒等四大类20余个主栽品种。安集海的辣椒品种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种植、管护、采摘方式上的不断创新让当地农民享受到了红利。目前,安集海辣椒种植、采收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想要在此基础上实现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品种、种植模式、采摘方式、精深加工、扩大销路等方面都需要有所突破。 

  ——沙湾市安集海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强 

  新源县阿勒玛勒镇:养好褐牛收入“牛” 

  “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9月14日,58岁的新源县阿勒玛勒镇阿勒玛勒村养殖户对山拜·玉素甫江抚摸着新引进的西门塔尔牛说。 

  2016年之前,对山拜养着10几头土牛,当年,听说全县在推广新疆褐牛的养殖,对山拜买入15头新疆褐牛,逐渐淘汰了家里的土牛。“土牛和良种牛的价格差异太大了,1头土牛犊卖2000多元,1头新疆褐牛犊卖7000多元,现在1头新疆褐牛能卖4万多元。”对山拜说,家里存栏60多头牛,2021年能收入20多万元。 

  2021年,新源县鼓励养殖户引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每头牛还有补贴,对山拜买了26头。“这些牛需要精细化圈养,在镇畜牧发展中心技术人员的支持下,预计明年我家能增收40多万元。”他说。 

  早些年,新源县向农牧民推广良种牛养殖,工作上遇到不少困难,农牧民对于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有疑虑。现在完全不同了,很多农牧民开始向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发展,阿勒玛勒镇的牛品种改良率达90%。 

  我们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积极推行“四良一规范”,农牧民的家庭养殖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县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畜牧业发展上坚持上规模、提质量,优化养殖结构和养殖品种,使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散养模式与现代养殖业相结合,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蹚出新路子,让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 

  ——新源县阿勒玛勒镇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技术员古丽努尔·艾力马尔旦 

  托克逊县伊拉湖镇:订单种瓜稳增收 

  “2021年我家4亩地收入1.6万元,大部分是订单销售。”9月13日,托克逊县伊拉湖镇依提帕克村村民买买提·艾合买提说。 

  几年前,有客商看中了买买提和其他几户村民种的哈密瓜的品质,提出订单种植建议。买买提说,客商提供种子,我们按照要求种植他们需要的品种;种植关键期,有技术员做指导和质量监督;到了哈密瓜成熟的时候,果品品质达到客商的要求,他们就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 

  “只要管理精细,就能种出高品质的哈密瓜。”买买提说,现在,村里通过订单农业种植哈密瓜的人越来越多,增收的路越走越宽了。 

  过去,哈密瓜田间管理比较粗放,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难以提高。近年来,托克逊县推进哈密瓜产业提质增效,在哈密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我们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指导。 

  科学化的种植让农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农民对哈密瓜品种的选择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品质优良还要耐储运。目前,全村大面积种植西州蜜25号和17号两个品种。 

  每到果品成熟的时候,看到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由衷地高兴。 

  ——托克逊县伊拉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热孜亚·吐尔逊 

  阿克苏市红旗坡片区管委会:网红苹果富农家 

  挂满枝头、饱满红润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让种植户赵国忠喜上眉梢、甜在心头。 

  赵国忠生活的阿克苏市红旗坡片区管委会林海社区种植有9万余亩林果,其中一半是苹果树。 

  赵国忠家承包的25亩地,种有15亩红富士苹果,其中7.5亩处于盛果期。近年来,随着线上线下营销互动,原本就品质独特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成了网红果、致富果,老赵一家的日子过得像苹果一样红火。 

  “这几年苹果的销售价格一直不错,加上精细化管理,根本不愁卖,我就盼着2020年新栽的7.5亩苹果树快点长大挂果。”9月14日,赵国忠说。离苹果采摘期尚早,果园里虽没什么要紧活干,他仍三天两头往果园里跑,经常忍不住拍几张照片发给亲友,共享丰收的喜悦。 

  现在,在阿克苏市红旗坡一带,树上的苹果果形已定,正处于增色阶段。我和其他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户做好整枝工作,让果实充分通风透光。 

  我的果树管理经验,是几十年来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我从来不满足于当下的丰收,而是着眼于来年更好的丰收。由于对果树管理要求高,一棵苹果树从开春萌芽到冬季落叶,每一步怎么来管,我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 

  在阿克苏市红旗坡片区管委会林海社区,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尝到了果树科学管理、精准管理的甜头。2014年,我带头成立了阿克苏地区丰庆园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并带出了一批技术成熟的徒弟。 

  ——阿克苏地区丰庆园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民超 

  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石榴成了致富果 

  9月12日,走进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库木博依村石榴园,一个个似小红灯笼的石榴挂满枝头,村民吾布力卡斯木·麦提库尔班正忙着用树枝支起一个个石榴枝。“把树枝展开,通风见光,果实才能颜色鲜艳、硕大饱满。”吾布力卡斯木说。 

  吾布力卡斯木种石榴20年了,见证了皮亚曼石榴的变化。“以前没有经验,田间管理跟不上,石榴品质不好,产量也低。如今,石榴花开季,石榴花舍得剪了,剪去一些,减少挂果,才能保证养分,结出来的石榴个大又甜……”说起石榴的种植与管护,吾布力卡斯木打开了话匣子。 

  2020年,吾布力卡斯木靠16亩石榴收入10万元。买车、盖新房,火红的石榴带来的幸福生活让他的幸福感满满。 

  这些年,皮山县在提升皮亚曼石榴品质,打响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石榴开花、修剪等关键时期,都有农技人员现场指导、讲解,如今石榴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有了大幅提升,收入也随之增加。 

  石榴种植大户们成立了石榴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果农加强了石榴种植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不仅如此,合作社还进行品牌设计、包装和价格体系的制定,同时采用规范化管理,统一施肥、采摘、包装,皮亚曼石榴实现了品牌化发展。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改进种植技术、扩大石榴品牌影响力、拓宽销售门路,皮亚勒玛乡的石榴已经家喻户晓,成了我们的致富果。 

  ——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农业技术员艾海提·伊敏 

  尉犁县兴平镇:棉农变身上班族 

  “再过半个月,这里将变成一片白色的海洋。”9月13日,位于尉犁县兴平镇巴西阿瓦提村的尉犁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华公司”)工人库尔班·阿不来提指着结满棉桃的棉田说。 

  库尔班原本是巴西阿瓦提村村民。3年前,他以每亩700元的价格将60亩地流转给了利华公司,又和妻子一起成为利华公司的员工。 

  “利华公司招聘我到公司开农机,每个月工资4500元,我和妻子又帮公司管理100亩棉花地,一年有1.5万元收入。”库尔班说,“以前是种棉花,现在也是种棉花,但家里收入是土地流转前的3倍多。” 

  2020年,库尔班用挣的钱买了一辆小汽车。“2021年棉花长得好,家里收入高,我打算用挣的钱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一下,让家人住得更舒心。”库尔班开心地说。 

  尉犁县兴平镇有10.6万亩高标准农田,棉田集中连片,农田配套设施完备。以前,棉农传统种植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种植地块小、棉田土地不平整、棉花种植品种不统一,导致田间管理难度大,费时费事产量还低。如今,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达到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标准,大大提高了棉田土地使用率,机械化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棉花亩产从390公斤提高到462公斤。 

  “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有力举措,实现了村集体创收、农民增收、企业增产的三方共赢目标。 

  ——尉犁县兴平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吐逊·克依木 

  莎车县米夏镇:大红樱桃特别甜 

  “樱桃树美化了环境,樱桃果给我们带来了收入,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9月14日,莎车县米夏镇夏玛勒巴格村村民吐尔洪·艾合麦提边修剪樱桃树边说。 

  2002年春天,吐尔洪栽种了樱桃树,树下套种了西瓜,结果树没长好,西瓜也长不大。一气之下,他想拔掉樱桃树苗。 

  莎车县林果技术人员知道后,手把手地教吐尔洪修枝方法,指导他培养树形。3年后,樱桃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挂果,我就摘了十几公斤,樱桃又大又红,特别甜。”吐尔洪激动地说。 

  2021年,吐尔洪家的一亩樱桃树就摘了1吨多樱桃,刚上市时一公斤卖80元,后来市场上樱桃多了,一公斤也能卖到50元。 

  “2021年我们家3亩地的樱桃,卖了13万元,加上林下养鸡,一年的收入大概有20万元。”吐尔洪笑着说。 

  如今,夏玛勒巴格村的樱桃树已从当年的700亩发展到3000亩。 

  莎车县樱桃树种植从无到有,发展到2021年的4.5万亩,离不开林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的指导,按照“春促、夏管、秋控、冬护”的管护要求,严格技术规范、落实关键措施,确保樱桃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为提升樱桃果实的糖度和口感,让游客吃到最美味的樱桃,在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中,莎车县利用“科技之冬”等活动,不间断地对果农进行培训。 

  如今,莎车的小樱桃已走出新疆,走向全国,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酸甜可口的樱桃,让乡亲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莎车县农业农村局林果业技术总负责人张强 

  福海县赫勒社区:水清鱼丰有奔头 

  9月4日,福海县赫勒社区渔民项成乘着满载鱼儿的渔船,在乌伦古湖湖畔骆驼脖子捕鱼点卸货。 

  2021年40岁的项成,从小就跟着父母在乌伦古湖打鱼。如今,他拥有自己的渔船,开办了公司。 

  “我的捕捞队有90艘渔船,100多位渔民,现在的捕捞不再是以前那种粗放的捕捞方式,而是按水产部门的要求,捕捞规格鱼和品种鱼。”项成说,捕捞上来的鱼主要卖到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远的还销售到湖南、北京等地,“基本上每天捕捞上来就会被订走,不愁销路,2020年公司利润达到100多万元。” 

  如今,项成在县城买了大房子,开上了小汽车,过上了小康生活。他说,今后的目标是带着渔民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些年来,福海县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作为发展方向,持续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加快水产能力提升,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和水产种业,促进现代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做好乌伦古湖资源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落地服务,引导企业做好休闲渔业建设运营,推动养殖、加工、休闲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拓宽渔民就业渠道,提升综合效益,推动渔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海县农业农村局水产发展中心主任王智灵 

  昌吉市榆树沟镇:种业兴旺年景好 

  最近,昌吉市榆树沟镇勇进村村民王生香每天都要到自家制种玉米地里转一转。“看到丰收的景象,心里就高兴啊。”王生香说,2021年,她家种植了82亩制种玉米,按照农技人员测产的结果,2021年平均亩产能达到600公斤,丰收已成定局。 

  这几年,王生香家通过种植制种玉米增加收入,不仅翻新了房子,买了私家车,还在昌吉市城区买了楼房。通过种植制种玉米,王生香一家过上了富裕富足的好日子。 

  “2021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按照2021年市场行情,我家的制种玉米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王生香说。 

  昌吉市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制种玉米的种植。2013年,昌吉市被确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榆树沟镇和二六工镇。 

  我们农技人员从整地、播种、田间水肥管理,到最后采收整个生产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确保制种玉米丰产增收。 

  近年来,昌吉市依托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优势,通过农技人员全程技术指导服务,运用卫星导航定位播种、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及错期播种、机械去雄、滴管增密、提高群体株数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制种玉米连年增产增收。目前,昌吉市年产优质制种玉米种子可达3万吨,占全疆玉米种子总产量的10%。制种玉米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蔡付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