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贵州:水果满山香溢四方

日期:2020-09-23 16:04 作者:方春英 来源:贵州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数说丰收

  截至8月底,全省园林水果面积863万亩,产量31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2.2%和25.5%。

  李子、蓝莓种植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百香果、猕猴桃、火龙果种植规模位居全国第三。

  全省水果规模果园全年提供用工岗位81.56万个,3345家水果经营主体解决就业9.46万人,为贵州脱贫攻坚奠定了良好基础,贡献了“水果力量”。

  水果的丰收,是果实压弯了枝头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丰收的释义是“收成好,产量高”,这也是对农村产业发展最基础的要求。对农村产业而言,想要实现这一层面的丰收,首先要做的是扩面,通过规模的不断扩大来寻求量上的丰收。但土地资源毕竟有限,当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更需要在增产上下功夫。如何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提升土地利用价值,是农业的潜力所在、也是产业发展的方向所在。

  贵州属于低纬度地区海拔高差较大的省份,立体气候明显,可生产从南亚热带到温带的各类优质水果。

  近年来,贵州水果产业聚焦“4+2+N”优势树种,聚焦“万亩片”“千亩村”规模化基地,扩面积、调结构,特色优势树种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6月底,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达67.35万亩,火龙果种植面积达9.82万亩,百香果种植面积达17.47万亩,蓝莓种植面积达18.25万亩,地方名李种植面积达29.7万亩,特色樱桃种植面积达30.5万亩。省级聚焦发展的“4+2”树种规模由2018年的135.74万亩增加到173.09万亩,增加27.52%。

  用心栽培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与迅速扩大的规模相对应的,是水果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

  2013年,镇宁自治县良田镇的廖朝虎种下了100亩火龙果。“当时种的是紫红龙,每年光是请人授粉的人工费就是20多万元。”廖朝虎介绍,最开始火龙果市场价格好,基地价平均可以卖到10元一斤,还能承受。但从2018年开始,火龙果价格逐步走低,高额的人工成本让种植户苦不堪言。

  “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并且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省水果专班火龙果战队专家、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周俊良说,目前贵州培育了可以自花授粉的黔蜜龙等火龙果品种,并在全省推广换种。

  2018年,廖朝虎换下了20亩火龙果,如今已初挂果,“我送给老客户对比,他们都问我有多少量,出价也不低,今年我要把老果园的品种全部换掉。”

  “除了推广品种替换外,我们还在尝试加密种植等技术手段,解决产业发展中投入高、效益低等问题。”周俊良介绍,通过将技术手段运用于农业生产,贵州的火龙果每亩平均产量可以从原来的1000斤提高到至少8000斤,亩产值可以从不足1万元提升到2万元以上。

  2019年春天,受冰雹等极端灾害天气影响,纳雍玛瑙红樱桃产量下滑,树体受到损伤会影响来年产量,农民的发展积极性受到损伤更是对产业带来很大的危机和挑战。

  为重拾农户信心振兴产业发展,从2019年冬天开始,省水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特色樱桃战队首席专家、贵州大学教授文晓鹏的团队便进驻纳雍,查看玛瑙红樱桃生长、成花和坐果情况,根据不同阶段樱桃发育期的特点,现场指导农户进行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月10日,玛瑙红樱桃果实接近成熟,文晓鹏来到厍东关乡黑沙垮村和陶营村樱桃矮化修剪示范基地,发现玛瑙红樱桃结果部位下降,果实明显增大,产量明显提升。

  “我们将继续面向贵州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特色樱桃新品种选育及脱毒苗培育等产业瓶颈问题,既把论文写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也谱写在贵州大地上。”文晓鹏说。

  深入推进“专班+专家+战队”的现代水果产业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省水果专班带领9个专家团队,8个战队,深入67个县(区)的720个果园,累计开展技术服务407次,培训农民8255人次,让贵州水果产业实现了“收成好,产量高”。

  水果的丰收,是市场记住了贵州

  农业的丰收,“收成好,产量高”是最基础的要求。但如果种出来没有消费者买,全部都烂在地里,就会造成收成越好损失越大,与丰收的内涵背道而驰。对农村产业来说,检验是否真正获得成果、得到战果的“主考官”,是市场。市场认可了,销售畅通了,农产品卖出去了、卖得远了、卖得好了,农作物的好收成才能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丰收。这当中,产销衔接,至关重要。

  “这是什么果子,以前都没有见过,怎么吃啊?”

  “老伯,这个是百香果,酸酸甜甜的香气特别浓。我给你开一个,尝一尝吧。”

  “好好好,真的好香,今天整个广场都好香啊,我是闻着香气过来的,是有点馋人。”

  9月19日,贵阳筑城广场满溢果香,贵州精品水果(百香果)品鉴会在这里举行。从江、榕江、罗甸、平塘、荔波、贞丰、惠水……全省各百香果产区的企业、合作社将新鲜的百香果摆得满满当当,邀请市民前来品鉴,整个筑城广场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果香。

  在荔波县成熙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公司负责人戴有朋在秀“特技”,3分钟内开了20个黄金百香果,几乎5秒钟开一个的手速,也挡不住市民的热情,“每个人都闻着香味来品尝,开果子都忙不过来了。”

  戴有朋认为,最好的销售方式,就是直面消费者,让消费者看到水果的品相、闻到水果的香气、听到水果的介绍、摸到水果的质感、尝到水果的味道,这样下来,一定不愁销路。

  事实证明,戴有朋的想法是正确的。这场品鉴会上,戴有朋的微信总共新增了381个好友,“都是要了联系方式准备购买的,很多人给我发了数量和收货地址,预订量有400多斤。”

  获得订单丰收的不止戴有朋。今年以来,省水果专班通过加大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力度,找准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拓展销售渠道,全面助力贵州精品水果闯市场。

  4月13日,纳雍县樱桃产销对接工作会在厍东关乡举行。

  一个月后,纳雍县投产的5.5万亩玛瑙红樱桃2.1万吨鲜果全部售罄,平均销售价从往年的每斤4元提升至每斤8元。

  4月20日,贵州精品水果展示销售点“消费扶贫1号店”贵阳市延安东路店开业。

  一个月内,纳雍樱桃、开阳枇杷、水城杨梅陆续上架。最醒目的位置,最优良的品质,最实惠的价格,让消费者连连称赞。

  5月30日,贵州蓝莓上市发布会、品鉴会分别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和甲秀楼举办。

  一个月内,麻江、丹寨、黄平、紫云等主产县区客商不断,鲜果销售半径持续扩大。其中,麻江蓝莓在贵阳市场的销售份额提升了30%。

  7月3日,贵州空心李产销对接会在沿河自治县举行。

  一个月内,仅仅是顺丰速运,每天都要发货3个车次,每车运输1600余件近1万斤沿河空心李发往全国各地。

  9月10日,2020亚洲(广州)果蔬产业大会期间,贵州精品水果产销对接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广州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举行。

  来自全省9个市州、水果重点县的35家企业参展参会。榕江百香果、威宁苹果、修文贵长猕猴桃、水城红心猕猴桃、麻江蓝莓、罗甸火龙果等,企业家代表现场推介。盒马鲜生、百果园等大型渠道商纷纷留下联系方式。

  今年以来,受疫情持续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水果消费需求减少、市场流通放缓,销售面临较大压力。“我们从部分渠道商处了解到,今年水果的销量整体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价格也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趋势,部分省外水果滞销情况时有发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级干部、省水果专班班长向青云介绍,省水果专班要做的,就是及时研判、主动应对,紧盯产销对接工作,力争不出现一例水果滞销事件。

  水果的丰收,是果农鼓起了腰包

  发展农村产业的初心,是让大山深处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通过产业发展,拥有安身立命的技能,拥有脱贫致富的可能。无论是产业选择还是技术服务,无论是组织方式还是产销对接,无论是资金筹措还是利益联结,这些都是实现丰收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论证丰收成效的,是农民,是乡亲们的口袋里是不是有票子,是乡亲们的心里是不是有信心,是乡亲们的脸上是不是有笑容。

  榕江县寨蒿镇寿洞村村民吴方勤,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到头无稳定收入,因家中2个孩子上学支出较大,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除种田种地外,每年冬季,吴方勤都要到广东甘蔗基地务工,才能勉强维持家用。屋漏偏逢连夜雨,2019年底,吴方勤的腿上长了一个瘤,做完手术后不能再到广东务工,闲在家里的他焦急万分。

  “当时做完手术后很着急,大儿子上高中、二儿子在念初中,你说钱从哪里来?”正当吴方勤焦虑万分的时候,镇政府和村里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2020年初,在榕江县的统一部署下,寨蒿镇寿洞村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百香果产业,实行合作社统一供苗、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所得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

  腿病逐渐好转的吴方勤和妻子看到了希望,一口气种下了12亩百香果,如今已结出果实。

  “按一亩5000元利润计算,我今年光百香果一项收入就有6万元,脱贫肯定没问题。”吴方勤说。

  榕江县,是贵州省9个尚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该县的脱贫攻坚成效关乎全省脱贫攻坚的成色。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榕江县应该选择哪种产业,向贫困发起最后冲锋?

  “我们榕江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1℃,年日照时数1312个小时,无霜期超过310天。土壤富含硒、锗等微量元素,是百香果种植适宜区。”榕江县副县长黄剑介绍,2019年以来,榕江县在省水果专班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全力推动百香果产业裂变式发展。

  “今年春季,我们在40天内种下了10141亩百香果,覆盖带动贫困户3395户13911人,通过产业分红、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等,今年预计户均实现增收5300元以上。”黄剑说。

  同样作为全省百香果重点县的罗甸县,则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网络员(农民)”组织方式,即对所属种植基地实行网格化分区管理,由龙头公司按50亩为一个网格的标准,将基地承包给村合作社统筹管理,并由村合作社优选网格管理员,原则上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农民”,负责百香果生长过程中的除草、打药、施肥、采果等管理作业。

  今年3月初,罗甸县凤亭乡整合项目扶贫资金1235.4万元,引进贵州玉湖农业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在仁兴村发展百香果种植3000亩。村民以土地固定分红、入股资金量化分红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去。

  7月15日,百香果迎来丰收后,仁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举行了百香果种植项目固定分红发放仪式,其中固定分红集体部分共计697632.5元,入股资金量化分红共计41040元,惠及到仁兴村233户934人,其中贫困户108户452人,村民们可领到500到5000元不等的分红款。

  凤亭乡仁兴村村民何小树家共有6口人,每个人能分到580元。看着拿到手里的钱,何小树难掩激动之情:“现在政策好了,我们家今天土地分红分得3480元钱,我很高兴!这个钱我要拿给小孙子读书。”

  “在农村产业革命的浩荡春风下,水果产业已经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和幸福果,而我们还要更加努力,为这一份幸福甜蜜的事业全力全策,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省水果专班常务副班长王瑶说。

相关新闻